看完了電影,沉澱了幾天,我覺得《看見台灣》是一部商業包裝的紀錄片,上映前很多人會猜想,全部都是空拍的風景,怎麼撐起93分鐘的電影。的確,沒有氣勢磅礡的配樂,理性感性兼具的旁白,是無法達到「商業門檻」的。吳念真的聲音不用說了,平常大量的廣告、配音充斥在各媒介,台灣人某種程度已經被制約了,你完全融入在畫面裡,但好像少了些思考空間。回過頭來說,好像又找不到更適合的了。(就目前尚未想到)

 
我心目中的看見台灣
 
這是一部環境議題的紀錄片,企圖用不一樣的高度,不一樣的格局來說故事。我們看見了台灣的美麗,對土地的認同感油然而生,相對的也看見了台灣的哀愁,哀愁背後有天災,也有人為的不當開發,造成地層下陷、土石流、陰陽海等等。這如同兩面刃,紀錄片拍著拍著,慢慢挖掘出了環境、土地問題,但整部影片似乎沒有想要深入的意圖,都是點到為止(有一段提到苗栗洪箱大姐經營有機村,但其實背後是灣寶抗爭土地徵收成功的例子),也許有關係到既得利益者的考量,影片播出後續效應等等。
 
我會希望,灣寶這段把主軸放在土地徵收上,點一下,有太多人不知道這裡發生過什麼事了,接著再拍竹南科學園區,方正的園區凸顯出大埔房子拆得多不合理。看到出海口一片黑,我就會想往上游一路的追,追到污染源的黑心廠商。如果每個問題都只是點到,那麼看完影片當下的反省,大概半年後就又遺忘了,試想地層下陷、河川污染、過度開發等等不都是老生常談的嗎。前幾天有看到新聞,烏來溫泉區的跨河管線,水利局已協調拆除,這正是影片可以帶來的影響力啊。
 
而這樣的紀錄片還是必須回歸到依附在這片土地上的「人」身上,再美的影像看久也會是疲乏,影片裡有三段特別演出,「苗栗洪箱」、「宜蘭賴青松」、「原聲童聲合唱團」,這三段一出來,比起空拍畫面配旁白,當下的感觸會特別深,尤其是結尾一群年輕活力站上玉山頂峰唱歌,那真是種美麗的組合。
 
就因為《看見台灣》會是一部很有影響力的紀錄片,有深深的期待,所以有很多的私心,畢竟要一部影片包山包海實在不可能也不適合,以上都是個人式觀點。我不相信看完電影那些政客、黑心廠商就會從良,但如果能讓原本冷漠的人開始關心社會,意識到我們都只是這片土地的過客,更珍惜資源,那真是功德無量,修身齊家治國才能平天下,就從身邊愛台灣的小事做起吧!在這之前請先進戲院觀賞《看見台灣》。 
 
看見台灣  
文章標籤

Yu JHU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http://www.rippletraining.com/categories/apple-pro-apps-tutorials/final-cut-pro-x-tutorials/fcp-classic-generators-volume-1.html

文章標籤

Yu JHU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